2025高考山东投档结果出炉:清北扩招至182人,试验班成顶尖学子首选

2025高考山东投档结果出炉:清北扩招至182人,试验班成顶尖学子首选

 

 一段线441分上仍有354名考生未被录取,志愿填报策略成为高考最后一搏的关键战场。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7月19日公布的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投档数据显示,今年投档计划总数达261,089人,较去年增加13,257人,涉及21381个专业(类),新增1081个专业方向。分数线保持稳定:普通类一段线441分,二段线150分,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21分,均与2024年持平。投档最低位次为333,415名(对应441分),但一段线上累计考生达333,469人,意味着354名过线考生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。

01 总体投档概况:规模扩大,格局稳定

2025年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投档呈现规模扩大与格局稳定的双重特征。

计划总数增加13,257人,达到261,089个招生计划,专业方向新增1,081个。在分数线方面,山东省坚持“稳字当头”策略:

—— 普通类一段线:441分(对应位次333,415名)
——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:521分
—— 二段线:150分

这一分数线已连续两年保持不变,为考生提供了稳定的预期。

志愿填报模式变革效应显现。今年山东继续实行“专业+学校”的96个平行志愿模式,投档比例调整为1:1,且取消专业服从调剂。

这种模式下,考生需要精准匹配专业组要求,否则直接滑档。

一位605分考生因未服从调剂,从浙江大学社会学专业组滑档至山东师范大学的案例,凸显了精准填报的重要性。

同时,一段线上有354名考生未被录取,主要受志愿填报策略和身体条件限制影响。这一数字虽小,却折射出高考录取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残酷现实。

02 顶尖高校:清北扩招,试验班主导

清华北大在山东扩招明显。两校今年共投出182人,较去年增加12人。

—— 清华大学:80人(增加4人)
—— 北京大学(含医学部):102人(增加8人)

顶尖专业门槛再攀高峰。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类(文科各专业)投档线为全省前50名,今年在山东仅投出3人。

理科门槛同样惊人:
—— 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:140名(685分)
—— 北京大学理科试验班类:138名(685分)
—— 北京大学文科试验班类:178名(684分)

试验班成为顶尖学子首选。前50名投档位次中,清华、北大试验班占半数。其他名校的特色班同样表现抢眼:
—— 复旦大学工科试验班(相辉学堂香农计划):203名
——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类(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):281名
——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试验班:364名

北京大学医学部英语(医学英语)专业投档位次从去年438名降至819名(670分),成为清北体系中波动最大的专业。

03 专业选择:医学与人工智能持续领跑

医学类专业热度不减。临床医学八年制项目成为高分考生竞逐焦点:
—— 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(八年制临床医师班):288名
—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(八年制本博连读):307名
—— 浙江大学医学试验班(竺可桢学院巴德年医学班):580名

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持续火爆。随着AI技术发展,相关专业录取位次大幅前移:
——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:212名
—— 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(荣誉项目班):372名
—— 山东大学智能感知工程(未来技术新工科实验班):5365名

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(历史政治学拔尖人才班)从去年781名跃升至386名,提升幅度显著。而去年位列32名的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雷军班)今年降至59位,显示专业热度波动。

04 驻鲁高校:山大医学领跑,青岛高校崛起

山东大学优势专业表现亮眼:
—— 临床医学(齐鲁医学堂创新实验班):2146名(658分)
—— 口腔医学(齐鲁医学堂创新实验班):2550名
—— 数学类(泰山学堂数理实验班):3069名

该校普通专业中20个最低位次进入前1万名,预防医学(五年制)以14388名(617分)成为校内最低。

中国海洋大学特色专业受捧:
—— 智能科学与技术(AI拔尖人才实验班):8950名(630分)
—— 环境工程:23070名(602分)

省属高校格局变化明显。青岛大学临床医学(5+3一体化)相关专业包揽省属高校前两位:
—— 临床医学(5+3一体化,沈福彭班):10096名
—— 临床医学(5+3一体化):17800名

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图灵班)(25653名)和青岛大学法学(涉外法治卓越创新班)(26789名)分列省属高校第三、四位。

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项目呈现地域差异。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面向济南市就业方向最低位次4001名,面向青岛市4636名,而德州、日照等市方向均在10000名以内。

05 现象解读:志愿策略与未来风向

滑档现象警示志愿填报重要性。今年一段线441分对应位次333,415名,但线上考生333,469人,差额354人。这意味着每万名一段线上考生中约有10人面临“无学可上”的困境。

政策变革重塑录取格局。山东省实施的“专业+学校”志愿模式要求考生最多填报96个志愿,且取消专业服从调剂。这一政策在扩大选择权的同时,也提高了填报精准度要求。

“AI+教育”开始渗透高考领域。北京大学试点“AI志愿匹配系统”,通过兴趣图谱推荐专业组。评价体系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,山东省将“综合素质评价”纳入强基计划,占比提升至15%。

广东等省份同步完成本科投档。广东省教育考试院7月19日宣布,普通高考本科批次共投出考生317,135人:
—— 普通类(历史):66,013人
—— 普通类(物理):218,024人
—— 艺体类统考:33,098人

物理类投档线显示:清华大学688分,北京大学689分,中山大学628分,华南理工大学622分。这一数据为山东考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横向参考。

06 投档机制解析:96个平行志愿如何运作

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96个平行志愿按照“分数优先,遵循志愿”原则进行1:1一次性投档。

投档过程如同一场精密编排的“投球游戏”:所有考生按位次排队,位次第一的考生先投档,此时所有专业(院校)计划都空,因此其第一志愿即中。

位次第二的考生随后投档:若其第一志愿与前者相同且该专业仅招1人,则需检索第二志愿;若该专业招2人,则第一志愿即中。

随着位次降低,考生需填满更多志愿才能避免滑档。最终将有21,424名考生成为各专业(院校)的“压线录取者”他们一分不浪费地踏入大学门槛。

这一机制下,志愿排序至关重要。一个641分考生若将“临沂大学计算机”列为第一志愿、“山东大学计算机”列为第二志愿,即使山大计算机录取分仅640分,他也只能被临沂大学录取。

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,今年普通类常规批投档计划总数达26万余人,比去年增加1.3万余个机会。清北在山东录取人数增至182人,试验班项目占据顶尖考生半数选择。青岛大学临床医学(5+3一体化)以10096名的投档位次领跑省属高校,而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图灵班、青岛大学涉外法学班紧随其后。一段线441分上仍有354名考生未被录取这些数字背后,是技术变革重塑的教育选拔机制,也是每位考生用分数书写的青春选择。
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