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一流大学完整名单

双一流大学完整名单

全国共147所大学进入“双一流”建设大学序列

1. 北京市(34所):

北京大学(自主确定建设学科)、

清华大学(自主确定建设学科)、

中国人民大学(哲学、理论经济学等)、

北京交通大学(系统科学)、

北京工业大学(土木工程) 、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力学、仪器科学与技术等)、

北京理工大学(物理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、

北京科技大学(科学技术史、材料科学与工程)、

北京化工大学(化学工程与技术)、

北京邮电大学(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)、

中国农业大学(生物学、农业工程等)、

北京林业大学(风景园林学、林学)、

北京协和医学院(生物学、生物医学工程等)、

北京中医药大学(中医学、中西医结合等)、

北京师范大学(教育学、心理学等)、

首都师范大学(数学)、

北京外国语大学(外国语言文学)、

中国传媒大学(新闻传播学、戏剧与影视学)、

中央财经大学(应用经济学)、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(应用经济学)、

外交学院(政治学) 、

中国人民公安大学(公安学)、

北京体育大学(体育学)、

中央音乐学院(音乐与舞蹈学)、

中国音乐学院(音乐与舞蹈学)、

中央美术学院(美术学、设计学)、

中央戏剧学院(戏剧与影视学)、

中央民族大学(民族学)、

中国政法大学(法学)、

华北电力大学(电气工程)、

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(矿业工程、安全科学与工程)、

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(石油与天然气工程)、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(地质学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)、

中国科学院大学(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  。

2. 天津市(5所)

南开大学(应用经济学、世界史等)、

天津大学(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、

天津医科大学(临床医学)、

天津工业大学(纺织科学与工程)(2022年新增)、

天津中医药大学(中药学)  。

3. 河北省(2所):

 河北工业大学(电气工程)、

燕山大学(机械工程)(2022年新增) 

4. 山西省(2所):

太原理工大学(化学工程与技术)、

山西大学(哲学、物理学)(2022年新增)  。

5. 内蒙古自治区(1所):

内蒙古大学(生物学)  。

6. 辽宁省(4所):

 大连理工大学(力学、机械工程等)、

东北大学(冶金工程)、

辽宁大学(应用经济学)、

大连海事大学(交通运输工程)  。

7. 吉林省(3所):

吉林大学(考古学、数学等)、

延边大学(外国语言文学)、

东北师范大学(马克思主义理论、教育学等)  。

8. 黑龙江省(4所):

哈尔滨工业大学(力学、机械工程等)、

哈尔滨工程大学(船舶与海洋工程)、

东北农业大学(畜牧学)、

东北林业大学(林业工程、林学)  

9. 上海市(15所):

复旦大学(哲学、应用经济学等)、

同济大学(生物学、建筑学等)、

上海交通大学(数学、物理学等)、

华东理工大学(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)、

东华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纺织科学与工程)、

上海海洋大学(水产)、

上海中医药大学(中医学、中药学)、

华东师范大学(教育学、生态学等)、

上海外国语大学(外国语言文学)、

上海财经大学(应用经济学)、

上海体育学院(体育学)、

上海音乐学院(音乐与舞蹈学)、

上海大学(机械工程)、

上海科技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)、

海军军医大学(基础医学)  。

10. 江苏省(16所):

南京大学(哲学、理论经济学等)、

苏州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)、

东南大学(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、
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(力学、控制科学与工程)、

南京理工大学(兵器科学与技术)、

中国矿业大学(矿业工程、安全科学与工程)、

南京邮电大学(电子科学与技术)、

河海大学(水利工程、环境科学与工程)、

江南大学(轻工技术与工程、食品科学与工程)、

南京林业大学(林业工程)、
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(大气科学)、

南京农业大学(作物学、农业资源与环境)、

南京医科大学(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)(2022年新增)、

南京中医药大学(中药学)、

中国药科大学(中药学)、

南京师范大学(地理学)  。

11. 浙江省(3所):

浙江大学(化学、生物学等)、

中国美术学院(美术学)、

宁波大学(力学)  。

12. 安徽省(3所):
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(数学、物理学等)、

合肥工业大学(管理科学与工程)、

安徽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)  。

13. 福建省(2所):

厦门大学(教育学、化学等)、

福州大学(化学)  。

14. 江西省(1所):

南昌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)  。

15. 山东省(4所):

山东大学(中国语言文学、数学等)、

中国海洋大学(海洋科学、水产等)、
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(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)、

山东第一医科大学(临床医学)(2022年新增,依托山大医学院)  。

16. 河南省(2所):

郑州大学(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临床医学)、

河南大学(生物学)  

17. 湖北省(7所):

武汉大学(理论经济学、法学等)、

华中科技大学(机械工程、光学工程等)、

武汉科技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)(2022年新增)、

华中农业大学(生物学、园艺学等)、

华中师范大学(政治学、教育学等)、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(地质学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)、

武汉理工大学(材料科学与工程)  。

18. 湖南省(5所):

湖南大学(化学、机械工程)、

中南大学(数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、

湘潭大学(数学)(2022年新增)、

湖南师范大学(外国语言文学)、

国防科技大学(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)  。

19. 广东省(8所):

中山大学(哲学、数学等)、

暨南大学(药学)、

华南理工大学(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、

华南农业大学(作物学)(2022年新增)、

广州医科大学(临床医学)(2022年新增)、

广州中医药大学(中医学)、

华南师范大学(物理学)、

南方科技大学(数学)  。

20. 广西壮族自治区(1所):

广西大学(土木工程)  。

21. 海南省(1所):海南大学(作物学)  。

22. 重庆市(2所):

重庆大学(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等)、

西南大学(教育学、生物学等)  。

23. 四川省(8所):

四川大学(数学、化学等)、

西南交通大学(交通运输工程)、

电子科技大学(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)、

西南石油大学(石油与天然气工程)、

成都理工大学(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)、

四川农业大学(作物学)、

成都中医药大学(中药学)、

西南财经大学(应用经济学)  

24. 贵州省(1所):

贵州大学(植物保护)  。

25. 云南省(2所):

云南大学(民族学、生态学)、

昆明理工大学(冶金工程)(2022年新增)  。

26. 西藏自治区(1所):

西藏大学(生态学)  。

27. 陕西省(8所):

西安交通大学(力学、机械工程等)、

西北工业大学(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)、

西安电子科技大学(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)、

长安大学(交通运输工程)、
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(植物病理学、土壤学等)、

陕西师范大学(中国语言文学)、

西北大学(考古学、地质学)、

空军军医大学(临床医学)  。

28. 甘肃省(1所):

兰州大学(化学、大气科学等)  。

29. 青海省(1所):

青海大学(生态学)  。

30. 宁夏回族自治区(1所):

宁夏大学(化学工程与技术)  。

31.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(2所):

新疆大学(马克思主义理论、化学等)、

石河子大学(化学工程与技术)

 

【相关资料】

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(Double First-Class Initiative ),简称“双一流”,是中共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”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,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。
2017年1月,经国务院批准同意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(暂行)》;9月21日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《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》。2019年11月28日,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:已将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“双一流”建设。
2022年2月14日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《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》,公布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(含撤销)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。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。建设学科中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、工程类学科180个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。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。 [16]2025年3月5日,《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》显示,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。分类推进高校改革,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,加快“双一流”建设,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。 

返回首页